成渝城市群系列之城市结构调整展望发表时间:2024-12-05 16:11 2023年双城经济圈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召开第七次会议,首次明确提出共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如何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我们认为应充分认识当前成渝城市群结构,综合评判承载能力。从城市群的发育阶段成熟特征来分析,我们认为判断城市能力的指标主要有三个,GDP城市建设规模和城市人口规模一。 成渝城市群发展情况: 四川21个市州情况,成都是上千万城区人口的超大城市,缺少300万以上的一型大城市,二型大城市7个,占比33.3%,中等城市10个,占比47.6%。小城市三个。 重庆直辖区情况,重庆是近千万城区人口的特大城市,缺少大城市,中等城市5个,占比26.31%,型小城市12个,68.42%型小城市一个对比来看,成渝城市群结构具有一定的差异,四川形成1+7+13的城市群结构,重庆形成1+0+18的城市群结构。 成渝城市群的地域空间特征:成都与重庆间距300公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成渝发展主轴北线和南线,中线缺少大城市,中等城市,在重庆范围内也出现真空,渝西的、潼南、铜梁、大足和荣昌区上为一型小城市。 我们希望成渝城市群从总体结构,同时在各自行政区内的城市结构两个层面来协同,我们希望中线上的具备条件的城市进一步提升能级。四川资阳、德阳、遂宁三市发展为二型大城市,重庆的永川、合川、涪陵、万州发展成为二型大城市,将渝西潼南、铜梁、荣昌大足发展为中等城市,提高渝西城市承载能力。 欢迎点赞留言转发关注,营造司下一期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