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极布局代表“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型产业,旨在加速推进产业变革的进程。年的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成为焦点议题。与此同时,业界也正积其中,智能制造尤为引人注目。制造业企业普遍认为,智能制造是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更是数智时代的关键引擎。未来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将坚定不移地推进制造强国战略,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动制造业高端...
2024 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 年 3月 27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 年)》,提出到 2030 年推动低空经济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低空经济已被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由于产业链条长、应用场景丰富,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发展空间极为广...
承初心:2024企业数字化战略解码聚焦增长:十年来的最高关注度报告显示,79%的CEO计划在2024年底前重新制定商业战略,旨在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有62%的CEO明确将增长列为2024年的首要任务,这一数字相比2023年增长25%,达到十年来最高水平。这种关注的提升反映了企业在宏观经济压力下,依然渴望通过创新和变革寻找新的增长路径。应对困局:从降本增效到业务创新企业不仅要应对增长困难,还要...
人工智能产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创新前沿,是推 动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动能,是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 云计算、大数据、深度学习等关键技术的持续创新与深度应 用的推动下,人工智能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已步入以 大模型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发展阶段,我国人工智能产业 亦在国际化的竞争舞台上行稳致远。立足于“十五五”这一 新的历史坐标,我们必须精准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紧紧抓 住通用人工智能发展...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深度学习等关键技术的持续创新和深度应用,人工智能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已步入以大模型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发展阶段。立足“十五五”,我国要紧紧抓住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窗口期”,发挥既有优势,补齐短板不足,不断推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一)顶层谋划引领方向,构筑政策支持体系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国家层面的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科学谋划、统筹布局,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政策支持...
在传统文物测绘的领域中,以往主要依赖于全站仪、钢尺、测距仪等工具进行外业数据采集,其效率却相对有限,特别是在捕捉文物的细微特征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为了全面提升遗产保护的信息化水平,建立和完善的遗产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引入“倾斜摄影测量”和“三维激光扫描”这两大真三维建模技术,实现对遗产的全方位详细记录,全面捕捉独特价值和当前的保存状况。 新型扫描与建模技术,有以下优势与特点:
精准数据采集...
8月29日,自然资源部、国家数据局联合发布2024年实景三维数据赋能高质量发展创新应用典型案例入选名单。全国地质灾害实景三维关键技术与应用、国土空间规划实景三维智能可视化分析平台研发及应用等60个典型案例入选。 为了培育应用生态、激活实景三维中国数据要素潜能,今年5月,自然资源部、国家数据局组织开展了2024年实景三维数据赋能高质量发展创新应用典型案例征集。本次征集累计收到167个案例。...
在国家战略引领下,以应用需求为牵引,立足自主创新,以平台企业及其构建的产业创新生态为主导,中国构建起包括智能芯片、大模型、基础架构和操作系统、工具链、深度学习平台和应用技术在内的人工智能技术体系、产业创新生态和企业联盟。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经达到5000亿,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4400家,仅次于美国,全球排名第二。与美国相比,中国人工智能被广泛...
信息化、可视化、智慧化,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以“演示”为主的驾驶舱、以“泛链接”的万物互联、以“智慧平台”的全集成,层出不穷的技术应用,走进了生活。当前也存在大量的薄弱环节,以物业中心为基础的数量众多的监控画面,存在看不过来、看不懂;以“留存”录像追溯为主,时效性差;针对“公共场景”体系化、精准化监管不足,往往以出入口管控+定点巡查为主,管理效益不突出。平台无统计分析,难于持续...
未来城市蓝图已现,全息、智能、无界生活,你准备好迎接了吗?想象一下,全息城市中的沟通跨越了界限,无人工厂高效运作,智慧交通让每段旅程都安心无忧,智慧社区更是温馨与便捷并存。这些是我们正逐步踏入的未来世界。然而,技术的狂飙突进也带来了挑战:“演示”型驾驶舱的华而不实,万物互联下的泛链接迷思,智慧平台的全集成陷阱,让许多项目陷入了技术炫技与实际需求脱节的困境。但别担心,我们以“CIM+智慧AI视...
人工智能发源于20世纪50年代,发展至今近70个年头,前年进入繁荣发展阶段,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工厂、自动驾驶、智慧安防等应用广泛开展。今天我们来谈谈智慧安防领域的发展情况:从发展格局来看:主要分为三大势力:传统安防生产厂商,主要由海康、大华、宇视等;新兴AI公司:商汤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云天励飞等AI算法研究及行业大模型研究出发;还有阿里、百度、腾讯等巨头主要从智慧城市及通用大模...
一、概述采集和整合多源数据,由文化旅游公共服务云平台、行业管理平台、行业大数据中心三部分构成,面向公众端旅游、消费及文化三大场景,提供手机端轻量级一站式入口,提高游客体验;面向文旅企业端产业链经营场景,提供旅游商业服务平台和工具;面向省/市/县域政府客户,提供pc/大屏/手机入口的产业监管支撑。二、云平台公共服务云平台基于旅游服务和文化惠民场景,提供旅游服务和文化惠民两个子平台。旅游服务子平...
2024年7月14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2024年重庆市智能工厂等名单的通知。经企业自愿申报、区县经信部门初审、专家评审、公开公示等程序,确定了2024年重庆市智能工厂39个、数字化车间138个、工业互联网新模式示范项目6个三分名单。一、智能工厂名单我们根据名单来看,涪陵区5个,两江新区4个,巴南区、南岸区、永川区3个,璧山区、九龙坡区、铜梁区、渝北区、长寿区2个。可以看出智能工...
CSPON是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新生态,需要凝聚众智、合力创新、共同发展。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联合有关单位,针对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中的指标自动计算、智能化监测评估等实际需求,共同研发了1套指标归算工具集,以及8项算法模型,在相关工作中初步实证应用。现予发布,欢迎试用并通过实证,不断调校优化模型,以更贴合实际需要。1套 监测评估指标自动化归算工具集工具简介基于国土变更调查、“三区...
一、项目概况两江新区至长寿区快速通道项目(以下简称“江长项目”)南起两江新区三环高速,接快速路六纵线,穿越明月山至长寿城区。项目全长约23.7公里,为城市快速路,双向6车道,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含特长隧道1座(长度4.5公里),全互通立交节点4座,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是重庆市第一条快速融城通道,也是重庆主城都市区东北向大通道。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增强两江新区与长寿区之间的快速连接,降低...
一、项目概况重庆科学城电子信息产业孵化园(科学谷)项目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重庆市高新区的重点项目,是西部(重庆)科学城首批科技创新产业园,地处科学城核心区,西临科学公园、东靠科学大道,以高新技术服务业为核心,协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产业,规划布局总部经济、中试研发、孵化培育、产业及人才配套等功能分区,打造全市创新产业最集聚、创新要素最活跃、创新人才最密集、创...
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中建三局”),是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1965 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1993年经建设部批准为全国首批工程总承包企业和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2002年核准为全国首批工程总承包特级资质,是具有多功能、集团化经营的国有大型建筑安装骨干企业,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建三局自成立以来,以“敢为天下先、永远争第一”、“开拓、争先、奉献...
一、项目概况重庆国际生物城配套公寓工程项目建设用地面积60.4亩,总建筑面积约为159426.07平方米。主要建设包括 1#楼、2#楼、3#楼、4#楼、5#楼、6#楼、7#楼、8#楼、9#楼、地下室、门卫等及相应配套设施内容。建设内容包括土石方工程、土建及安装工程、雨污水工程、综合管网工程、装配式工程等,装配率为55.1%。本项目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包含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桩基础...
一、项目概况团结湖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位于成渝双城经济圈核心区域——重庆市江津区双福新区,是重庆市市级重点项目、重庆市首批两个全国EOD(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试点项目之一,也是重庆市首批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建成后将辐射带动周边形成数字产业集群,加快西部科学城产业转型提质,培育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项目占地约100公顷,包括智能制造基地、研发创新基地、滨水会展中心、享堂...
“伞状”的综合服务馆、“神鸟衔花”姿态的主展馆、还原唐代建筑的锦云楼......封面新闻记者从中国五冶集团获悉,世园会的五大核心场馆均拥有独特造型,异形钢结构将“无限想象”照进了“建筑现实”。自动化焊接机器人助力生产实现伞状“芙蓉阙”的“无痕”建造位于世园会园区主入口的综合服务馆是园区的“第一门面”,18米高的“伞状”结构如盛开的芙蓉花,喜迎八方来客。五冶钢构总工程师姜友荣介绍道:“综合服务...
发展智能建造是推进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其中不少发达国家通过实践积累了不少经验。将智能建造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比如美欧等发达国家凭借在人工智能、机器人、芯片、系统软件等基础科学领域的长期技术积累,智能建造发展具有明显优势。英国和日本则是专门提出类似智能智能建造的概念并将其作为建筑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以完善的标准体系规范和引领相关技术或平台应用。完善的标准...
谈到“智能建造”,我们不妨回想一下传统的建造方式。秦长城,在使用牲畜协助运输的情况下,也调动数十万人,历时200多年;故宫是在明成祖时期开始修建,动用了超过100万的劳动力,历时14年才完成。这样的例子在国内外数不胜数,可以说农业时代,靠自然力量,建造周期长、用工数量大。进入工业化时代的200多年过程中,形成了半机械化建造方式。大量可重复性、可标准化基础性工作,大型、超重特殊工作等被“机+人...